守正 合作 超越 创新
肾病学科简介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成立于2008年,是花都区医学重点专科,2015年建成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2020年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学肾病专业硕博士培养点,2024年成为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肾脏内科)硕士培养点。肾病学科由住院部、血液透析中心、智慧腹膜透析中心、肾内科专家门诊、慢性肾脏病门诊、肾脏病实验室六个功能单位组成,共有医、护、技人员94人,其中医师16人,高级职称7人(正高2人,副高5人,博导1人,硕导3人)。
肾病学科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长期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注重以科研带动临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3.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基础。近5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3项,立项总资助金额4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6项。
2023年肾病学科在研的立项资助课题:
项目来源 |
课题名称与编号 |
资助 金额 |
项目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核蛋白hnRNPK调控Nrf2参与细胞焦亡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No:82200758) |
30万元 |
冯俊霞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CXCR2介导BCL3泛素化降解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参与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No:82300760) |
30万元 |
孟 萍 |
花都区院联合项目 |
外泌体PPARγ介导细胞间对话参与腹膜炎性损伤的机制(No:23HDQYLH02) |
24万元 |
张云芳 |
花都区院联合项目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腹膜透析远程随访平台的建设与效果验证(No:23HDQYLH07) |
26万元 |
凌 晨 |
住院部建筑面积950m2,开放病床51张。主要诊治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以及多种透析相关并发症。已常规开展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检查、诊断等技术项目,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标准。科室拥有呼吸机1台、CRRT机1台、床边彩超机1台、掌上超声机1台、心电图机1台,能够满足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关键 技术 |
腹膜透析 |
经静脉超声引导狭窄内瘘球囊扩张技术PTA |
|
血液透析 |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 |
|
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含AVG) |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
慢性肾脏病(含IgA肾病)管理 |
主要病种 |
慢性肾脏病5期 |
疑 难 病 种
|
急性肾功能不全 |
|
糖尿病肾病 |
|
|
|
梗阻性肾病 |
|
急进性肾炎 |
|
急慢性功能不全 |
|
淀粉样变肾病 |
|
泌尿道感染 |
|
多发性骨髓瘤 |
|
肾病综合征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
|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
|
|
|
IgA肾病 |
|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
|
|
血液透析中心由三层楼5个透析区域组成,总建筑面积2470m2,拥有国际水平一流的费森尤斯水处理机3套,可生产电导度3~5us/cm的超纯水供应透析使用;有血液透析机141台,其中血滤机23台,能提供安全高效的HD、HF、HP、HDF、CRRT等多项血液净化治疗,年度各种血液净化7万余例次。
智慧腹膜透析中心(SPDC)由腹透随访门诊、互动室、操作治疗室、接诊室等功能区域构成,占地482m2,现有APD机4台,规律随访腹膜透析病人240余人,其中APD使用占比为4.3%,建设中的SPDC计划新增APD机60台,分三期完成。
特色技术
1. 体外枸橼酸钠抗凝技术:为高风险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体外局部抗凝保障,提高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成功率。
2. 结肠透析矫正腹膜透析导管移位:腹膜透析导管移位是较常见的腹透并发症,我们采用结肠透析机处理此类并发症,成功率高,绝大多数免于再次手术。
3. 可远程监控的自动化腹膜透析:病人夜间使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白天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智能腹膜透析机可实现所有治疗数据的可视化并实时传输到医护随访电脑终端,医护人员可远程实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方案,病人居家也能享受远程医疗服务。
4. 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再通术——PTA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使用过程中可发生血流量不足或闭塞,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①新近形成的血栓,采用超声引导下尿激酶局部注射溶栓。②陈旧性血栓或局部狭窄者,采用DSA或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术后次日可行正常血液透析,现手术量200余例次。


创新技术
1.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术——AVG
当尿毒症患者上肢血管资源耗竭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可为患者提供较为优越的透析通路,优势在于感染风险低、可供穿刺选择范围较多、疼痛感不明显,最新的即穿型人工血管,术后次日可用于透析穿刺,避免半永久管导致的中心静脉狭窄相关并发症。
2.一次性内瘘留置针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一次性内瘘留置针的使用风险比金属针风险小,具备与组织间摩擦力小、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滑出率较低等优点,能够更好地保持血流的稳定和充足的血流量;同时,一次性内瘘留置针对内瘘血管内膜刺激小,可减少内膜增生和狭窄,减少穿刺点及周围组织血肿、皮下淤血、动脉瘤、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主要用于内瘘功能不良、金属过敏、焦虑及烦躁、瘘管养成期等患者。
3.简易彩超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彩超引导下进行内瘘穿刺相较于常规盲法穿刺成功率高,能减少内瘘血管损伤,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改善透析充分性。本技术主要用于分支较多、局部动脉瘤形成、局部狭窄等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血液外渗、提高效率等风险。
肾病学科长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医理念,以技术创新带动人才培养引领学科发展,紧跟国内外肾脏领域发展前沿,学科团队坚持“守正、合作、创新、超越”理念,精诚团结,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肾病学科愿景是成为广州北部地区一流的肾脏健康与疾病诊疗服务中心。
建设目标:
① 以先进技术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技术
②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③ 注重科研教学带动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
肾病学科通过科普园地、血液透析微信群、腹膜透析微信群、肾友会、义诊、家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患者健康教育,也通过肾病学科公众号(微信搜索“花医肾事”)及时向患者及大众介绍肾脏疾病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