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疾病预防

孩子吃得少、长得慢,你想过是这个问题吗?

发布日期:2018-11-24    作者:     来源:     点击:

2018年10月21-27日是预防铅中毒国际行动周,其实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儿童也有可能会铅中毒,各位父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铅与儿童健康的科普。

此前一名两月大宝宝来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保健,身长体重与同月龄的宝宝比较属于中下,纯母乳喂养,精神状态还好,动作发育与同龄儿童相符,医生给予家长喂养及带养指导。此后根据医嘱两次复诊,孩子体重不增,食欲欠佳,易哭闹,在排除了一些常见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存在后,医生建议给小孩做微量元素及相关生化检查。结果显示铅252μg/L(铅含量>100μg/L为中毒),伴有铁缺乏、锌缺乏。

这么小的宝宝铅中毒,实在令人诧异,在仔细追问孩子母亲是否有可疑的铅接触史后,发现孩子妈妈整个孕期都在家私厂上班,生了宝宝后一直在家带小孩,但丈夫仍在家私厂上班。在医生建议下,孩子父母也进行了血铅检查,结果提示双方均铅中毒,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么小的宝宝就会铅中毒。得出病因后,医生对家长进行卫生指导,让孩子脱离铅污染源,以及对小孩实施营养干预后,孩子的血铅逐步往下降,生长发育逐渐改善。

看了上面这个案例,你是否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的小孩会不会也面临着铅中毒的风险?这个时候就有必要仔细学习一下何医生对于铅与儿童健康的科普了。

一、铅中毒的症状

铅,是重金属之一,是一种累积性毒物,会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对婴幼儿具有危害。它可以分布于大脑、肝脏、肾脏和骨骼,会随着时间不断在我们的身体累积。储存在骨骼中的铅可在妊娠期间重新释放到血液,从而使胎儿发生接触。

目前普遍认为,由铅带来的神经和行为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儿童铅中毒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大多数儿童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兴奋、冲动、易激惹、脾气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等神经系统症状。有部分血铅高于200μg/L的儿童,可能会伴有生长缓慢、胃口差、乏力、贫血、便秘、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当儿童血铅水平超过700μg/L时,可能出现抽搐、惊厥甚至昏迷等症状。

二、如何得知小孩有无铅中毒?

如有需要,可以到医院抽静脉血铅检查或微量元素检查(微量元素检测里通常含有血铅这一项检测)。虽然头发、牙齿、骨骼、尿液等也能反映铅暴露的情况,但全血铅浓度测定是最有用的筛查和诊断试验手段。不建议用发铅含量(用头发测量)来判断儿童铅暴露水平。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依据儿童静脉血铅水平进行:

三、血铅量低于100μg/L就是安全吗?

未必!目前,并没有已知的安全血铅浓度。但人们已知,随着铅接触的增加,症状及其影响的范围和严重性也会增加。即便血铅浓度达到5μg/L这一曾经被认为的“安全水平”,也可能会引起儿童智力下降、行为困难以及学习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预防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预防措施:

1、教导儿童勤洗手。儿童“手-口”动作多是儿童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正常行为之一,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容易随着进食进入体内,因此,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进餐前。同时要注意指甲缝的清洁,指甲缝也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地方,要勤剪指甲。

2、不要让孩子啃咬指甲、铅笔,钥匙等含铅金属物。

3、经常清洁儿童的玩具及用品。选购儿童餐具应避免彩色图案,避免购买伪劣玩具及用品。

4、室内装修用环保材料,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

5、不要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6、直接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下班前必须更换工作服和洗澡,不要将工作服和儿童衣服一起洗涤。不应在铅作业场所(或工作车间)为孩子哺乳。

7、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8、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品。

9、不能用长时间滞留在管道中的自来水为儿童调制奶粉或烹任。

10、中药偏方中也有用铅化物具有消类收敛功效,将红丹(化学名四氧化三铅)、黄丹(化学名一氧化铅)或黑锡丹(硫化铅)、铅白(碱式碳酸铅)等作为偏方的组分药物,用来治疗儿童口控质疡皮肤炎症、癫痢、抽动症、小儿慢性腹泻等疾患。应加以注意,避免使用这些含铅的偏方。

11、不少家庭有使用红丹粉、黄丹粉作为婴儿皮肤护理用粉的习惯,有的儿童用痱子粉也要注意,部分品牌痱子粉也含有官粉(化学名破式碳酸铅),这些也是铅污染的来源。

12、儿童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地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儿童膳食平衡及各种营养素的供给,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儿童应定时进食,避免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因为空腹和食品过分油腻会增加肠道内铅的吸收。

14、儿童应经常食用含钙充足的乳制品和豆制品,含铁锌丰富的动物肝脏、血、肉类、蛋类海产品,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等,这对于预防减少铅的吸收有帮助。

以上是防铅“14法”,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上的防铅措施,也大可不必引起“铅恐慌”。